3月14日上午,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、许村商会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8年春季调研行业信息化和重点纺织企业相关情况,召集许村镇玛雅、艾诺、斯泰堡、新时新、新时代、凯迪雅、勤联及电商代表帘到家等骨干企业进行座谈,与会企业老总与代表交流各自企业经营情况。座谈会上,市家纺协会秘书长沈小明介绍当前许村拆违工作进展情况,面对许村新形势下,家纺企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提高发展质量。对此,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。许村镇统计信息中心陈冬青参加本次会议。
沈小明秘书长介绍,去年,许村商业用地每亩拍到1800万元。今年正月十五,部分企业仍在招工,且出了高价,还是招不到人。随着许村镇今年拆违工作不断推向深入,海宁家纺城家纺产业工业园的厂房租赁基本告罄;许巷原织机加工户卖掉织机当起“房东”收房租金,剩下的一些小微企业流向大麻等地发展;在加工户减少、各种成本推高的前提下,许村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急剧变化,面对这些新情况,广大企业该如何应对?
玛雅布业董事长沈建春说.:企业现在招工难。一线挡车工每月6500元,现在出高价,仍然招不到工人。沈建春介绍,公司普通会计每年工资8万元、主办会计每年13万元—15万元,销售年薪10万元,企业面对生产成本逐年增长,怎么办?玛雅布业坚持走高端产品发展路线,对人的要求更高一些,因此,建议行业协会与大专院校对接,尤其是同理工、设计院校合作,可以和浙江财经学院合作委托办班,开展“订单式”培养,就近引进家纺专业人才。
新时代纺织董事长钱振国介绍,现在40岁以下的挡车工,几乎没有了,外地人到许村打工的人,年年减少了。一线工人青黄不接,今后产业工人要出现“断层”。
钱振国接着说,转型升级需要时间。企业向高质量发展,从原来中低档产品转型做高档产品、品牌产品,需要经过产品研发、市场推广和客户认知等过程,培育一个品牌,至少要花3—5年时间。
金雅特纺织董事长朱金标说,家纺行业最大的成本,在参展和样本推广的费用上,这两方面占去企业营运成本的“大头”。其次,业务员开支相应占去一部分。因此,家纺企业在高成本下的生产经营,举步艰难。
但同时,朱金标也表示,家纺行业门槛较低,一些在许村经商卖布的外地人,现在无处加工,就把生产转移到江苏一带,做素色布,对产品进行了一些工艺处理后,市场价格明显有了提升。
电商代表、帘到家相关负责人沈佳萍介绍:到今年8月,帘到家运营3年,其模式创新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集线上68家品牌生产厂家和线下1500多家门店,推出2小时快速服务,售后服务保障。去年,实现网上销售额3亿多元。
与此同时,帘到家深化与京东合作,积累行业大数据,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分析,指导企业精准开发和销售产品,降低库存,降低物流成本,降低营销成本。值得一提的是,帘到家利用其商学院平台,为门店主、经销商提供产专业人才的培养,并通过举办大型的厂家与门店的一对一采购活动,使销售升级,服务优化。
会议还对一季度家纺企业用工情况、家纺用原材料成本涨跌、内外贸市场订单等情况,大家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交流。(海宁市家纺协会、许村商会 许培源)